向湘龙慧仁策略慧仁策略慧仁策略
儿时记忆里,立秋后,几场秋雨浸润山野,山里的野板栗便悄然成熟。每到这时,爷爷总会领着我们一帮堂兄弟进山捡野板栗。
进山前,大家备好火钳和麻布袋,又到村头小卖部买几袋发饼当午餐。爷爷挑着大箩筐,握着长长的竹竿走在最前,山里哪有野板栗树,他如数家珍。这个季节小孩进山,最怕蛇、蜂和毛毛虫。出发前,爷爷特意在柴火堆里为我们每人寻来一根木棍,既能爬坡时当拐杖,又能驱赶蛇虫。山路崎岖,遇棘刺挡道,爷爷便用镰刀为我们开路。一路上,虽未遇蛇和蜂,却见不少树叶上的毛毛虫,我们小心避让,避免皮肤被蜇得起疱。
经过一段充满期待的跋涉,伴着鸟叫虫鸣,翻越两个山头,爷爷带我们来到几棵粗壮的板栗树前。绿叶间挂满小刺猬般的野板栗球,外壳大多由绿转黄,熟透的已裂开,露出饱满发亮的褐色板栗。有人仔细搜寻草丛中油亮的野板栗,有人用火钳夹起带壳的板栗球堆在麻袋旁。爷爷则笑着爬上树,骑在树杈间,用竹竿敲打树枝,板栗球哗啦啦掉落。年过六旬的爷爷身手依然矫健,不一会儿,地上就落了厚厚一层板栗球。裂开的板栗球,轻轻一夹,板栗便蹦了出来;没裂开的,就得用石头敲开口子。即便戴了手套,我们的手还是难免被板栗球坚硬的刺扎到。
不知不觉,日头已悄悄爬上中天。爷爷招呼我们吃发饼补充体力。林间清冽甘甜的山泉从石缝里潺潺流出,此时在我们眼中如琼浆玉液。大家嚼着发饼,欢声笑语惊飞了枝头的小鸟,在山间久久回荡。休息过后,我们又投入“战斗”。那些个小、未熟透的青色板栗球,敲开费劲,大家便随手丢弃。爷爷却弯腰一一夹进箩筐说:“丢了可惜,放些日子就熟了。野板栗树生长缓慢,八年才开花结果,十五年以上才进入盛果期。我小时候家里没饭吃,全靠这几棵板栗树渡过难关,它们可是那个年代的大功臣。”听着爷爷沙哑却温暖的声音,看着他布满老茧的手,我们赶忙将那些被嫌弃的板栗球也收集起来。
在收获的喜悦中慧仁策略,来时干瘪的麻布袋,如今个个鼓鼓囊囊。我们满载而归,走在崎岖山路上,脚步都轻快了许多。回到家,我们把板栗分给家人和邻里,咬上一口,嘎嘣脆响,野板栗的清香混着炊烟,在山村飘散开来。爷爷笑了,我们也笑了。这笑声里,盛着自然的馈赠,裹着祖孙间的温情,更流淌着代代相传的乡土深情。
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